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1842阅读
  • 0回复

黄河大桥收费第一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05430000000
 

发帖
2500
土币
4237
威望
14027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7-08
1983年,经省主管部门批准,滨州黄河大桥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在建桥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是停建还是继续建设,摆在了大桥决策者的面前,经权衡利弊后,大桥于1984年9月16日开始实行收费。这一做法,在当时全国尚无先例,并由此引起了诸多的非议和很大的阻力。但是,作为滨州黄河大桥收费的决策者们,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在改革、开放,搞活的历史环境中,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把滨州的长远发展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以无私无畏和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怕担风险,顶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毅然决然地收费,从而在全国创了个第一。虽然20多年过去了,但作为一名亲历者,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我的心绪难平,时时被其中的人和事感动着……
    滨州黄河大桥始建于1972年1月,同年10月10日正式通车,从而结束了自古以来黄河滨州段无大桥的历史,为人们的出行和滨州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大桥的运行使用,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黄河大桥选址不够科学,主桥先天不足,加之引桥仅占河道宽度的四分之一,已不能满足防凌防汛的需要,使大桥造成交通中断,给国家财产造成损失和浪费,也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而发生几次凌汛的事实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发挥好大桥的效能,从1980年开始,原滨州地委、行署负责同志多次向省有关领导汇报,并两次专门写出报告,要求改造旧桥。1981年11月,省建委派人来现场考察、定线。1982年7月20日,省计委发出《关于北镇黄河大桥北引桥接长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对工程标准提出了具体意见;最后,省计委下达《关于1983年北镇黄河大桥改造工程的安排意见》,同意改造旧桥30孔,接长引桥1542米,工程概算950万元,至此旧桥改造的各项手续基本完备。
    大桥改造工程是比兴建主桥更为庞大、艰巨的任务。对此,地委、行署领导十分重视,立即组成了“滨州黄河大桥改造工程指挥部”。由原行署副专员刘之申同志任工程指挥部指挥、由胜利油田副指挥王军、滨州军分区政委于光增、原地区交通局局长樊临照、原地区计委副主任任孙现夫、原地区经委副主任贾宗堂、原军分区副参谋长张洪品等同志任副指挥。省交通厅规划设计院李守善等同志负责大桥改造工程设计;省交通厅工程公司二处负责大桥上部构造施工;地区水利安装队负责基础工程施工;地区公路段路面工程队负责桥面沥青及混凝土的施工。
    工程开工后,原材料、运费、劳力都大幅涨价;计划内物资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通过各种渠道去外地自筹;为保证施工期间的交通畅通,又必须修建便桥和轮渡码头。据当时匡算,仅主体工程就需要资金1600余万元,大大超出包干经费。修南北接线公路4.5公里,需资金800万元,有关部门仅批给60万元。工程急需的钢材、沥青等,无计划内指标。至工程全部竣工,实际耗资近5000万元(包括桥头园林)。如此巨额款项,地方财政近几年内是无法解决的。为筹集修便桥的资金,指挥部多次请示省有关部门没有结果。因此,地委、行署和大桥工程指挥部经多次酝踉,决定采用“人民桥梁人民建”的办法,过桥收费、集资建便桥。自1984年9月16日起实行。收费开始后,由于群众对此不理解,地委、行署不断接到群众的告状信和投诉状,驾驶员也不予配合,拒费、逃费现象时有发生,并引发与收费人员争吵斗殴事件,干扰了收费工作的正常进行。针对这种情况,指挥部通过各种形式做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取得他们对收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在地委、行署领导的支持下,成立了“黄河大桥公安派出所”,使问题得到了较好地解决。
    期间,我在大桥指挥部办公室担任秘书工作,每次召开指挥成员会议,我要到场负责会议的记录。会后,根据会议精神经过整理形成《会议纪要》或《工作简报》,上报地委、行署负责同志和地区各有关部门。指挥会议每次大都涉及到收费问题,也是大家议论的焦点。每当谈到这里,刘之申这位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前辈,态度十分地坚决:我们收费是为人民建大桥,是为滨州人民造福办好事,是为滨州的发展做贡献。如果这件事真得办错了,那是我工作上的失误,由我这个指挥一人负责,愿接受组织上的任何处理。听到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我的心不免为之一颤。可以想象,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又没有先例的情况下,要做出这样一个收费的决定,那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冒多大的风险啊!然而,好事必有好报。1984年11月25日《羊城晚报》发表了广州市集资建桥、交通部发电祝贺的消息,给指挥部上下以极大的鼓舞,更增强了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1985年9月,省政府决定,济南黄河大桥过桥收费。1986年5月省政府领导来滨州大桥工地视察,认为,“取之于桥,用之于桥”的集资办法可以试行。此后,过桥收费,集资建桥的办法,终于得到社会的公认。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