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首页    职业区    学术与写作    工程技术区    软件区    资料区    商务合作区    社区办公室
 您好! 欢迎 登录注册 最新帖子 邀请注册 活动聚焦 统计排行 社区服务 帮助
 
  • 帖子
  • 日志
  • 用户
  • 版块
  • 群组
帖子
  • 4892阅读
  • 8回复

[热点讨论]地震后对地基土和已建的建筑物影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05-17
汶川地震后灾区在开展震后,对建筑物影响评价工作,由于这种情况以前很少遇到,需要大家献计献策, ]0c+/ \b&  
一、振动是对地基土有什么影响,也就是地基土的动土力学问题? iCj2"T4TN  
二、震动对建筑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比如裂缝、倾斜、错位以及??????? .B72C[' c  
三、有哪些鉴定手段和设备,以及参考的规范等????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08-05-17
地震后对地基土和已建的建筑物影响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08-05-17
4.2 地基和基础 K6/@]y%Wr  
W%<LTWOc  
4.2.1 符合下列的情况,可不进行地基基础的抗震鉴定: E`int?C!  
MP Z3D9  
  (1)丁类建筑; j#r6b]k(Hv  
)J]9 lW&y  
  (2)6度时各类建筑; [^CV>RuO  
Y3.$G1{#0w  
  (3)7度时地基基础现状无严重静载缺陷的乙、丙类建筑; ca i <,3H  
<+MyZM(z>  
  (4)8、9度时,不存在软弱土、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的乙、丙类建筑。 I V%zO+  
6E(Qx~i L  
4.2.2 地基基础现状的鉴定,应着重调查上部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当基础无腐蚀、酥碱、松散和剥落,上部结构无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倾斜,或虽有裂缝、倾斜但不严重且无发展趋势,该地基基础可评为无严重静载缺陷。 [(X y.L7x  
&Z(K6U#.  
4.2.3 存在软弱上、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基础,可根据烈度、场地类别、建筑现状和基础类型,进行液化、震陷及抗震承载力的两级鉴定。符合第一级鉴定的规定时,可不再进行第二级鉴定。静载下已出现严重缺陷的地基基础,应同时审核其静载下的承载力。 qm/Q65>E  
ZkL8e  
4.2.4 地基基础的第一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B3[:MpL}  
OsBo+fwT  
4.2.4.1 基础下主要受力层存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液化影响的判别: Jk@]tAwoM  
|4$M]Mf0  
  (1)对液化沉陷不敏感的丙类建筑; .2d9?p3Y  
vEf4HZ&w  
  (2)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液化初步判别要求的建筑; +$4(zP s@  
Xq'cA9v=$J  
  (3)液化土的上界与基础底面的距离大于1.5倍基础宽度。 !It`+0S b  
)u))n#P  
4.2.4.2 基础队主要受力层存在软弱土时,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建筑在地震作用下沉陷的估算: b0 iSn#$  
^ ,m< 9  
  (1)8、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分别大于80KPa和100KPa; DPi_O{W>  
X%yO5c\l2  
  (2)基础底面以下的软弱土层厚度不大于5m。 BA\/YW @  
"$s~SIUB  
4.2.4.3 采用桩基的建筑,对下列情况可不进行桩基的抗震验算: =*p/F  
4iSa7YqhBT  
  (1)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验算的建筑; c/c$D;T  
N0hE4t  
  (2)位于斜坡但地震时土体稳定的建筑。 f{SB1M   
YK|bXSA[  
4.2.5 地基基础的第二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u 3V E  
wFG3KzEq ~  
4.2.5.1 饱和土液化的第二级判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存在液化土时,应确定液化指数和液化等级,并提出相应的抗液化措施。 U(~+o  
+`3!I  
4.2.5.2 软弱土地基及8、9度时Ⅲ、Ⅳ类场地上的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应进行地基和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Gt9&)/#  
9x,RvWTb  
4.2.6 现有天然地基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C2\`jLMY  
[+O"<Ua  
4.2.6.1 天然地基的竖向承载力,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验算,其中,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应改用长期压密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其值可按下式计算: a0r"N[&  
v<Bynd-  
fsE=ξsfsc (4.2.6-1) nUkaz*4qU  
j*~T1i  
fsc=ξcfs (4.2.6-2) <uj 8lctmP  
J2uZmEt  
式中 fsE——调整后的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设计值(KPa); jxYc2  
v\(2&*  
   ξs——地基土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采用; g{5A4|_7  
f/CuE%7BR  
   fsc——长期压密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KPa); C6rg<tCH  
Z7 E  
   fs——地基土静承载力设计值(KPa),其值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采用; $9?cP`hmi  
c-.t>r &  
   ξc——地基土长期压密提高系数,其值可按表4.2.6采用。 _X@v/sAy  
2NB L}x  
地基土承载力长期压密提高系数  表4.2.6 q^6+!&"  
V!)O6?l  
年限与岩土类别 Po/fs j0@[Br%7  
1.0 0.5 0.4 <0.4 O%r;5kP  
2年以上的砾、粗、中、细、粉砂 Web|\CH  
5年以上的粉土和粉质粘土 7FRmx 4(!  
  8年以上地基土静承载力标准值大于100KPa的粘土 1.2 1.1 1.05 1.0  ~c6}  
^ns@O+Fk  
注:①Pa指基础底面实际平均压应力(KPa); qKJSj   
TX#m&vh  
  ②使用期不够或岩石、碎石土、其他软弱土,提高系数值可取1.0。 >I=2!C1w  
|HZTN"  
4.2.6.2 承受水平力为主的天然地基验算水平抗滑时,抗滑阻力可采用基础底面摩擦力和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之和;基础正侧面土的水平抗力,可取其被动土压力的1/3;抗滑安全系数不宜小于1.1;当刚性地坪的宽度不小于地坪孔口承压面宽度的3倍时,尚可利用刚性地坪的抗滑能力。 Rb\6;i8R  
>[X{LI(_<<  
4.2.7 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时,非液化土的单桩抗震竖向承载力设计值可按静载时的1.5倍采用;水平承载力设计值可按静载时的1.2倍采用。  & y<ZE  
  zxp`  
4.2.8 7~9度时山区建筑的挡土结构、地下室或半地下室外墙的稳定性验算,可采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的方法;但抗滑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1,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2。验算时,土的重度应除以地震角的余弦,墙背填土的内摩擦角和墙背摩擦角应分别减去地震角和增加地震角。地震角可按表4.2.8采用。 ;E'"Ks[GH  
LzYO$Ir:g  
挡土结构的地震角  表4.2.8 ak:c rrkx  
,^S@EDq  
类  别 7度 8度 9度  02Ia2e.f  
水  上 1.5°  3° 6°  F{ELSKcp.  
水  下 2.5° 5° 10° vVL@K,q  
.L~Nq%g1  
4.2.9 同一建筑单元存在不同类型基础或基础埋深不同时,宜根据地震时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估算地震导致两部分地基的差异沉降,检查基础抵抗差异沉降的能力,并检查上部结构相应部位的构造抵抗附加地震作用和差异沉降的能力。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08-05-17
地震后对地基土和已建的建筑物影响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05-17
以用传统的一般动应力条件下的动强度定义来有效 <EST?.@~+  
地表述V提出一种合理W稳定的基于不同等应力 It75R}B   
路径条件下的动强度定义*解决了上述问题+ )$,"u4  
,-不同应力路径对土动强度的影响体现在参 1nu^F,M  
数.和/上+在固结应力一定的情况下*随动应力比 5 QO34t2  
的增大动强度减小0在动应力比一定的情况下*动强 gsn)Wv$h  
度随固结应力的增大而增大+ 1LJUr"6]  
1-234时*饱和砂土在动应力作用下破坏应力 (< =}]v  
随2的增加而减小*随54的增加而增加+ (L`j0kPN  
6-应力路径对饱和砂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有 ]f1{n  
显著的影响*不同路径下的动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 72,rFYvpK  
能具有完全不同的线形+等动应力比路径下的动应 #:d =)Qj0  
力应变关系具有较好的线性归一性+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05-17
已有的试验表明,剪切方向的改变引起附加塑性体积应变,在不排水条件下剪切方向的改变会导致孔隙水压力上升速率的增加! ,试验土的抗破坏性由单向剪切到旋转剪切在逐渐降低!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05-19
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技术何自强,蔡鹏.劳金箭,董江峰(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土木工程专业.浙江宁波315000)【摘要】引起上部结构的破坏影响很大.因此需要首否需要进行加固及地基加固的常部的双重作用.尽管只占房屋破坏总数的少部分。但由震害和几种加固方法进行了叙述。常见的一些方法:进而叙述了地基加固的特点、是【关键词】:地基基础;抗震技术;土木工程中国分类号:TU4文献标识鹤:A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220024—011.引言地震对房屋的破坏作用是通过地基和基础传递给上部结构的。地震时,房屋可能由于地基承载力降低和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破坏。也可能由于上部结构不能承受地震力产生的附加应力而破坏.或两者兼而有之。唐山地震震后调查资料表明:由明显地基基础原因造成破坏的房屋只占地震时产生破坏的建筑工程总数的3—10%。虽然因地基基础原因造成的房屋震害只占房屋破坏总数的一小邦分.但砂土地基液化、软粘土地基震陷、不均匀地基震害等给房屋上部结构带来的破坏是严重的。因此对地震工程事故,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预防。常用的地基基础的抗震加固方法有:提高上部结构刚度;加大基础底面积:加固地基:减轻荷载:增设刚性地坪:增设基础粱等。2.地基基础抗展加固原则在抗震加固时宜尽可能考虑周详.根据结构特点、地质情况选择合理的加固方案,在确定是否加固及采用何种加固方案时应考虑下列原则:1.尽量发挥地基潜力比如考虑建筑物对地基土的长期压密使原地基的承载力提高:考虑地基承载力的深度修正:考虑抗震时的承载力调整系数等有利因素。2.准确地计算作用于地基的荷载上部结构的抗震加固或改建与扩建均使地基上的荷载发生变化.通常是增加。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可将是否超过地基承载力10%作为不同地基处理方法的分界点,以尽可能减少既有地基的加固工作量。故当基础底面压力设计值增加后超过地基承载力设计值不足10%1]t。可仅采用提高上部结构抵抗不均匀沉降能力的措施。3.尽量采用改善结构整体刚度的措施:4.尽量采用简单有效的结构构造措施:5.应考虑结构与地基的共同作用。3.既有砌体房屋地基的抗震加固3.1地基抗震加固的特点地基抗震加固主要是防止液化与软土震陷。它与静力下地基加固是为了减少沉降与提高承载力的目的不同.因此地基抗震加固所要满足的要求也不同。3.2.需进行地基抗震加固的情况1.已发现既有房屋的地基承载力不足。需提高地基承载力:2.原有桩基已产生桩身震害(桩头破损,桩身折断,承台与桩的连接破坏等):3.原有建筑液化地基或软土地基未作抗震处理或处理得不完善:4.沉降过大或仍在继续下沉中,而上部结构已不能承受。3.3.地基抗震的主要方法1.水泥注浆法:通过对既有建筑穿透基础打孔将浆液注入地基。达到防止液化。提高土体强度,减少变形,防渗堵漏的目的。适用于砂土、粉土、牯性土和人工填土等。一242.硅化加固法:硅化法可分为双液硅化法和单液硅化法.适用于可液化砂上与黄土。当地基土是渗透系数大于2Om/d的粗颗粒土时。可采用双液硅化法(水玻璃和氯化钙);当地基土是渗透系数为O卜2.Om/d的湿陷性黄土时,可采用单液硅化法(水玻璃);对自重湿陷性黄土.宣采用无压力单液硅化法。3双灰桩加固法:双灰桩由生石灰和粉煤灰组成。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下的粘性土、粉土、松散粉细砂、杂填土或黄土等地基。4覆盖抗液化法:使用具有抗拉强度的不透水钢筋混凝土层覆盖在基础周围,防止基础近旁的喷冒造成墓础不均匀沉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这种方法目前还没有实用的抗震设计方法。4.既有建筑桩基础的抗震加固4.1.桩基典型震害桩基在地震中破坏者为数不少。震后加固难度很大。尤其当破坏在地下深处时更是如此。桩基像插到土中的细长杆件.地震时一方面受到桩顶的h部结构惯性力作用。还受到土层剪切运动作用,在桩周无软土与液化土时,前者的影响大.在桩周有软土与液化土时.二者的作用都很大,因而形成不同于无软土时的破坏特点。1.非液化土中的桩基震害:主要以桩头及承台连接部位的拉、压、弯、剪破坏为主。受侧力的桩则因土压力增大而折断或位移。2.液化土中的桩基震害:地震时液化土层液化而产生很大的水平力.使桩在液化与非液化土层交界处受到很大的弯剪作用,故在这些地方桩身易受损,有液化侧扩时桩还要受到很大的侧向推力作用。因此,液化上中桩处桩头部分外。深处的桩身也常遭受破坏。4_2.桩基的抗震加固1.裙墙法:在桩基周围建造一些浅层的地h墙.即裙墙。用它来分担地震水平力。使桩的水平力负担减轻.从而保护桩的顶部。2.在桩基外围加固地基:对己经破损或未破损但在未来预期地震中可能破损的桩,可在桩基外围进行地基加固,以减少桩身的弯矩与剪力。例如用挤密碎石桩将桩基外围的液化土处理成非液化的。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05-19
房屋安全鉴定问答 MaD3[4@#  
1、房屋会“衰老”吗? A_;8IlW  
|X`/  
答:会,房屋就像人的身体同样会有生老病死,风吹雨打中难免会患点小恙,平时需定期保健。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老化,构件强度的降低,结构安全储备的减少,必然会产生由完好到损坏,由小损到大损,由大损到危险。? H}LS??P  
` \A(9u*  
2、什么原因会引起房屋损坏衰老? VACiVKk  
c"n ?'e  
答: (1)设计因素——设计错误,无证设计,设计标准过低;? <x\7L2#p  
>Yt/]ta4+  
(2)施工因素——未按标准、规范操作,未达到设计要求,偷工减料等;? N4*G{g  
-n0C4kZ2o  
(3)材料因素——不成熟的材料,以次充好;? O+RP3ox"  
;sch>2&ZWU  
(4)地质因素——特种地基土体;? !`mZ0c+  
[TCP-bU  
(5)人为损害——破坏性装修,缺修少养,使用不当,外界影响(如周边环境有爆破,基础、地下室、道路施工及车辆撞击等);? vS;1/->WD  
u0`%+:]0  
(6)自然影响——风、霜、雨、雪、腐蚀以及自然灾害(水灾、火灾、地震、台风等)。? hva2o`  
7#<c>~   
3、哪些房屋需作安全鉴定? bZx!0>h  
X{kpSA~  
答: (1)达到一定的使用年限,有老化迹象;? )NR Q2  
P00f 6  
(2)主体结构出现裂缝、倾斜等异常迹象,危及房屋安全;? 6:% L![FX  
A6oq.I0  
(3)改变使用功能,明显增加负荷,有可能危及安全;? }KD;0t4  
b~BIz95  
(4)发生过自然灾害(如水灾、火灾、台风、地震),影响房屋正常使用;? K 0hu:1l)  
~}ET?Q7t  
(5)周边环境进行地下管线、基础、地下室施工及爆破震动作用;? >*$;  
ESoAz o,u  
(6)危及房屋安全、正常使用的其它情形。? B4XZko(  
mQ}ny(K'  
4、什么样的房屋是危房? Db"DG(  
kbPE "urR  
答:《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JGJ125-99)定义结构已严重损坏,或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随时可能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不能保证居住和使用安全的房屋。 U=8@@ yE  
1.q_f<U  
5、哪些是房屋的异常迹象? ,^8MB.  
Rte+(- iL  
答: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沉降、倾斜、裂缝。? 3gQPKBpc  
b6E<r>q  
6、国家对房屋完好与损坏的程度如何评定? D=TL>T.b f  
8^B;1`#  
答:《房屋完损等级评定标准》按房屋的结构、装修、设备三大部分十余个分项的完损情况评定房屋为:? ",>H(wJ8  
~m*,mz  
A:完好房 B:基本完好房? 1|8<H~&  
K) Zlc0e  
C:一般损坏房 D:严重损坏房。? g+PPW88P;  
/# <pVgN  
7、《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划分鉴定结果分几级? DF{OnF  
k'_ P 7  
答:《危险房屋鉴定标准》划分鉴定结果为 4级:? XR0O;JN  
KLC{7"6e)  
A级——非危险房 B级——危险点房? 8e0."o.6  
B}d.#G+_$x  
C级——局部危险房 D级——整幢危险房? 7< 9L?F2  
w{ `|N$  
8、发现房屋有危险,可以找谁来鉴别? wNE$6  
Q:6VYONN  
答:根据 2001年3月市人民政府第166号令《杭州市危险房屋安全鉴定办法》的规定,房屋所有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如建设单位,损坏肇事人)可以向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机构提出鉴定申请,经鉴定后确认是否构成危险。 0|D&"/.R#!  
TCvSc\Q[:1  
9、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所受理哪些房屋安全鉴定?如何联系? F~U!1)  
F^!mI7Z|(2  
答: (1)危房鉴定、加固、修缮及治理;? #=}$OFg  
woq)\;CK  
(2)房屋完损程度鉴定、修缮方案设计及修缮费用估算;? 69#8Z+dw7  
mDFlz1J,e  
(3)住宅、非住宅装修、改造鉴定及加固;? pUl8{YGS  
) uP\>vRy  
(4)房屋设计、施工质量引起的房屋全鉴定及加固;? G%# 05jH  
f=J<*h  
(5)桩基、基坑、爆破、道路等施工作业对相邻房屋影响鉴定及评估;? ( #&|Dp^'  
bl/,*Wx:4.  
(6)既有房屋的正常使用性、安全性、可靠性鉴定及适修性评估;? /NF#+bx  
dV8iwI  
(7)既有房屋变更使用功能鉴定? b]gY~cbI8  
uHNpfKnZ  
(8)司法鉴定及评估; j;K#]  
zGc(Ef5`M6  
(9)建筑变形、建筑形变观测;? ix Z)tNz  
0"[`>K~7a8  
(10)房屋健康档案建立、安全跟踪监护; TJ6#P<M  
oN(-rWdhZ  
市房屋安全鉴定所的地址是: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河中路250号改革月报大楼5楼,联系电话是(0571)87217954;他们在市房管局(平海大厦)1楼大厅设有接待窗口。 ED} 31L  
[RU NuO  
10、申请房屋安全鉴定要提交哪些资料? ELa ja87  
cy~oPj]j  
答: (1)申请表1份(由我所提供或网上下载):? pw'wWZE'  
:6;e\UE  
(2)具备相关民事权利证件;如产权人提供产权证复印件;使用人提供租赁证复印件;相关利害人如系个人提供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如系单位在申请表上盖公章。以上资料缺失,个人提交房屋所在地社区证明,单位则提交主管部门证明;? kpob b  
:u%$0p>  
(3)涉及司法鉴定的,由司法单位提交鉴定委托书;? A~lIa$U$b  
'~-IV0v9  
(4)鉴定机构要求提供的其它相关技术资料。? %c^ m\ E  
xk~Nmb}  
11、鉴定工作流程? rVA L|0;3  
qX>Q+_^  
答:一般的鉴定:受理申请、上门查勘、内部作业、领取报告;对于复杂的鉴定,实行初勘、现场检测、复勘,分阶段提交鉴定报告。? MmU%%2QG  
8 |h9sn;P  
12、裂缝有哪些表现?其危害性及重要性怎样? ST8!i`Q$  
:cp   
答:所有的房屋中可以说都有裂缝,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关键看部位。裂缝根据其成因,大致可划分为:? \+qOO65/+  
g8pm2o@S  
(1)收缩裂缝:由材料干湿变化收缩引起,一般在墙面上呈网状,两种不同的材料可能形成于其界面上;? lWy=)^)4  
4f1D*id*`#  
(2)温度裂缝:由热胀冷缩变形引起,一般在房屋顶层(平屋面)沿圈梁的水平裂,沿窗角的竖裂,沿窗角或内纵墙的对角斜裂(两端多,大,中间基本没有);也有沿附墙烟囱的界面上;? m$y]Lf  
h5@j`{  
(3)沉降裂缝:由地基基础不均匀(差异)沉降引起的墙体正八字形、倒八字形斜裂;由灰缝灰浆粉化压缩引起的上部水平裂;由支座沉降引起的钢筋混凝土梁的竖向开裂等等;? YT2'!R 1  
m[2'd  
(4)变形裂缝:由变形引起的墙面交叉裂;纵横墙连接竖向裂;倾斜引起的断裂等等;? I^Qx/uTKw  
heD,& OX  
(5)结构裂缝:由荷载作用引起也叫荷载裂缝,如大梁下墙柱的多条竖向裂缝;梁板受力主筋处的横向水平裂缝、斜裂、跨中的环绕贯通竖裂;支座边的剪切斜裂;受拉杆件的横裂等等。? =g@9>3~{!  
[5pCL0<c@  
以上这些种类的裂缝中,属 (1) 、(2) 和小量的 (3) 三种裂缝不属危险,属较大缝宽的 (3) 、(4) 且缝宽在发展和 (5) 三种则属危险裂缝,但也不是绝对的,需要作现场鉴定分析,如火灾引起重要构件的开裂等。总之判定何种裂缝要与结构的受力状态联系起来分析,所谓“看部位”就是这个意思。
在线cdddd

发帖
52522
土币
395504
威望
5009
原创币
0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05-19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 {},;-%xE  
g_D-(J`IK,  
1 引言 LC'F<MpM  
1.1    为确保住用安全,对危险房屋的鉴定有所依据, 特制定本标准。 :Z2tig nL  
1.2    本标准适用于房地产管理部门经营管理的房屋。 对单位自有和私有房屋的鉴定,可参考本标准。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建筑、公共建筑、 高层建筑及文物保护建筑。 >riq98Us/  
1.3    本标准提及的构件,是指承重构件;提及的结构, 是指由承重构件组成的体系。  t9*=  
1.4    对难以鉴定的重要房屋或复杂结构, 应进行必要的测试和验算。 %RFYm  
1.5    构成危险房屋的因素各地有较大差异时, 各地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执行本标准时,可以制定实施细则或补充规定。 Kd{#r/HZ  
{$TZ}z"DA  
2 危险构件鉴定 _5\AS+[x  
2.1    危险构件是指构件已经达到其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并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 v1W  
2.2    构件单位 ?6:cNdN  
2.2.1 基础 8gpBz'/,  
a.独立柱基以一根柱的单个基础为单位; FP;": iRL  
b.条形基础以一个自然间的单面长度为单位; |[w^eg  
c.满堂红基础以一个自然间的面积为单位。 0^\/ERK  
2.2.2 墙以一层高、一个自然间的一面为单位; OJ[rj`wrW^  
2.2.3 柱以一层高、一根为单位; dM|g`rr E  
2.2.4 梁、搁栅、檩条等以一个跨度、一根为单位。 :`<psvd  
2.2.5预制板以块、捣制板以一个自然间的面积为单位; F X 1C e  
2.2.6 屋架以一榀为单位。  <qn,  
2.3 地基、基础 Z t`j\^4n  
2.3.1地基因滑移,或因承载力严重不足, 或因其他特殊地质原因,导致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 扭曲等,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tP]q4i  
2.3.2 地基因毗邻建筑增大荷载, 或因自身局部加层增大荷载,或因其他人为因素,导致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5^|"_Q#:  
2.3.3 基础老化、腐蚀、酥碎、折断, 导致结构明显倾斜、位移、裂缝、扭曲等。 U?6yke  
2.4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 b{HhS6<K?  
2.4.1 柱、墙 y"R("j $  
2.4.1.1柱产生裂缝,保护层部分剥落, 主筋外露;或一侧产生明显的水平裂缝,另一侧混凝土被压碎,主筋外露; 或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 @W [{2d  
2.4.1.2墙中间部位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 或伴有保护层剥落。 "8t\MKt(  
2.4.1.3柱、墙产生倾斜, 其倾斜量超过高度的1/100。 o4'v> b  
2.4.1.4 柱、墙混凝土酥裂、碳化、起鼓, 其破坏面超过全面积的1/3,且主筋外露,锈蚀严重,截面减少。  [`bZ5*&  
2.4.2 梁、板 9UmBm#"  
2.4.2.1 单梁、连续梁跨中部位,底面产生横断裂缝,其一侧向上延伸达梁高的2/3以上; 或其上面产生多条明显的水平裂缝,上边缘保护层剥落,下面伴有竖向裂缝; 或连续梁在支座附近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 或在支座与集中荷载部位之间产生明显的水平裂缝或斜裂缝。 ;vUxO<cKFq  
2.4.2.2 框架梁在固定端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或产生交叉裂缝。 00,9azs  
2.4.2.3 简支梁、连续梁端部产生明显的斜裂缝, 挑梁根部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或斜裂缝。 5vGioO  
2.4.2.4 捣制板上面周边产生裂缝, 或下面产生交叉裂缝。 =L16hDk o  
2.4.2.5 预制板下面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 V* Qe5j9  
2.4.2.6各种梁、板产生超过跨度1/150的挠度,且受拉区的裂缝宽度大于1mm。 104!!m  
2.4.2.7 各类板保护层剥落,半数以上主筋外露, 严重锈蚀,截面减少。 <rMv0y+r  
2.4.2.8 预应力预制板产生竖向通裂缝; 或端头混凝土松散露筋,其长度达主筋的100以上的。 .WO/=# O  
2.4.3 屋架 4@~a<P#  
2.4.3.1 产生超过跨度1/150的挠度, 且下弦产生裂缝大于1mm竖向裂缝。 !Ud:?U  
2.4.3.2 支撑系统失效导致倾斜, 其倾斜量超过屋架高度的2/100。 w@-b  
2.4.3.3 保护层剥落,主筋多处外露、锈蚀。 Z%;)@0~f  
2.4.3.4 端节点连接松动,且有明显裂缝。 \Jf9npz3  
2.5  砌体结构构件 ;r@!a!NLB  
2.5.1 墙 ^cb)f_90  
2.5.1.1 墙体产生缝长超过层高的1/2、 缝宽大于2cm的竖向裂缝,或产生缝长超过层高1/3的多条竖向裂缝。 u !.DnKu  
2.5.1.2 梁支座下的墙体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 4zX=3iBt  
2.5.1.3 门窗洞口或窗间墙产生明显的交叉裂缝或竖向裂缝或水平裂缝。 aL 8Gnqf2  
2.5.1.4 产生倾斜,其倾斜量超过层高的1.5/10 0(三层以上,超过总高的0.7/100),或相邻墙体连接处断裂成通缝。 {0fz9"|U  
2.5.1.5 风化、剥落,砂浆粉化, 导致墙面及有效截面削弱达1/4以上(平均达1/3以上)。 #ZF>WoC@e?  
2.5.2 柱 -=>U =|  
2.5.2.1 柱身产生水平裂缝, 或产生竖向贯通裂缝,其缝长超过柱高的1/2。 Lv3XYZgW~  
2.5.2.2 梁支座下面的柱体产生多条竖向裂缝。 \L %q[  
2.5.2.3 产生倾斜,其倾斜量超过层高的1.2/100(三层以上,超过总高的0.5/100)。 Z{#"-UG  
2.5.2.4 风化、削落,砂浆粉化, 导致有效截面削弱达1/5以上(平房达1/4以上)。 6ZTaQPtm  
2.5.3 过梁、拱 _2; ^v`[  
2.5.3.1 过梁中部产生明显的竖向裂缝; 或端部产生明显的斜裂缝;或支承过梁的墙体产生水平裂缝; 或产生明显的弯曲、下沉变形。 @4&, #xo  
2.5.3.2筒拱、扁壳、波形筒拱,拱顶母线产生裂缝;或拱曲明显变形;或拱脚明显位移;或拱体拉杆松动,或锈蚀严重,截面减少。 (qj,GmcS  
2.6  木结构构件 uwId  
2.6.1 柱 a.CF9m5]c  
2.6.1.1 柱顶撕裂、榫眼劈裂,柱身断裂。 # hZQ>zcF  
2.6.1.2 因腐朽变质,使有效截面减少, 柱脚达1/2以上,柱的其他部位达1/4以上。 .5^a;`-+  
2.6.1.3 蛀蚀严重,敲击有空鼓声。 iW;}%$lVX  
2.6.1.4 明显弯曲,曲背产生水平裂缝。 m1i4,  
2.6.2 梁、搁栅、檩条 ])S$x{.g  
2.6.2.1 中部断裂;或产生明显的斜裂缝; 或产生水平裂缝,其长度与深度分别超过构件跨度与构件高度的1/3。 l JlZHO  
2.6.2.2梁产生超过跨度1/120的挠度, 搁栅、檩条产生高度1/100的挠度。 TIETj~+  
2.6.2.3 因腐朽变质,使有效截面减少达1/5以上。 $wgc vySx  
2.6.2.4 蛀蚀严重,敲击有空鼓声。 |a>}9:g,=*  
2.6.2.5榫头断裂,支座松脱。 8T<@ @6`T  
2.6.3屋架 y]<#%Fh  
2.6.3.1 支撑系统松动失稳,过度变形, 导致倾斜,其倾斜量超过屋架高度的4/100。 PM8Ks?P#u  
2.6.3.2上、下弦杆断裂;或产生明显的斜裂缝; 或产生明显的弯曲变形。 htV#5SUx&  
2.6.3.3 上、下弦杆因腐朽变质, 使有效截面减少达1/5以上。 W?=$V>)  
2.6.3.4 蛀蚀严重,敲击有空鼓声。 6SV7\,2M  
2.6.3.5 主要节点,或上、下弦杆连接失效。 ">4PePt.n  
2.6.3.6 钢拉杆松脱;或严重锈蚀, 截面减少达1/4以上。 \a?K?v|8  
2.7  其他结构构件 ,zD_% ox  
2.7.1 土墙 U @)k3^  
2.7.1.1  墙体产生倾斜,其倾斜量超过层高1.6/100。 <_>.!9q  
2.7.1.2 墙体风化、 硝化深度达墙厚的1/4以上:或有墙脚长度的1/4,其受潮深度达墙厚。 au,jAk  
2.7.1.3 产生两条以上的竖向裂缝, 其缝深达墙厚、缝长超过层高的2/3。 p %L1uwLG  
2.7.2 混合墙、乱石墙 _HLC>pH~#  
2.7.2.1 墙体产生倾斜,其倾斜量超过层高的1.2/100。 #n=A)#'my  
2.7.2.2 墙体连接处产生竖向裂缝, 其深度达墙厚、缝长超过层高的1/2;或墙体产生多条竖向裂缝,其缝深达墙厚、缝长超过层高的1/2。 pFEZDf}:  
A3z/Bz4]:#  
3 危险房屋鉴定 nW~$ (Qnd  
3.1 危险房屋(简称"危房")是指承重构件已属危险构件,结构丧失稳定和承载能力,随时有倒塌可能, 不能确保住用安全的房屋。 )`mbf|,&t{  
危房分整幢危多和局部危房: J"5jy$30'$  
a.整幢危房是指随时有整幢倒塌可能的房屋; ENO? ;  
b.局部危房是指随时有局部倒塌可能的房屋。 l 4!kxXf-<  
3.2 危房以幢为鉴定单位,以建筑面积平方米为计量单位。 W"dU1]  
a.整幢危房以整幢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计数; >dyhox2*"  
b.局部危房以危及倒塌部分房屋的建筑面积平方米计数。 6$;L]<$W>  
3.3 危房鉴定应以地基基础、结构构件的危险鉴定为基础,结合历史状态和发展趋势,全面分析,综合判断。 {x7=;-  
3.4 在地基基础或结构构件发生危险的判断上, 应考虑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还是关联的。 FOeVRq:#  
a.若构件的危险是孤立的,则不构成结构的危险; c%ZeX%p  
b.若构件的危险是相关的,则应联系结构判定危险范围。 VccM=w% *  
3.5 在历史状态和发展趋势上, 应考虑下列因素对地基基础:结构构件构成危险的影响。 IF5sqv  
a.结构老化的程度; Ap% d<\,Z  
b.周围环境的影响; ;i.I&*t  
c.设计安全度的取值; xrfPZBLy  
d.有损结构的人为因素; sZ]'DH&_(  
e.危险的发展趋势。 ^p$1D  
3.6 危险范围的判定 '!Hhd![\=|  
3.6.1 整幢危房 /731.l  
3.6.1.1 因地基、基础产生的危险, 可能危及主体结构,导致整幢房屋倒塌的。 Ir!2^:]!  
3.6.1.2 因墙、柱、梁、混凝土板或框架产生的危险,可能构成结构破坏,导致整幢房屋倒塌的。 P87ld._  
3.6.1.3 因屋架、檩条产生的危险, 可能导致整个屋盖倒塌并危及整幢房屋的。 L'13BRu`  
3.6.1.4 因筒拱、扁壳、波形筒拱产生的危险, 可能导致整个拱体倒塌并危及整幢房屋的。 -xw 98  
3.6.2 局部危房 C/CN '  
3.6.2.1 因地基、基础产生的危险, 可能危及部分房屋,导致局部倒塌的。 c[&d @  
3.6.2.2 因墙、柱、梁、混凝土板产生的危险, 可能构成部分结构破坏,导致局部房屋倒塌的。 {a]pF.^kf  
3.6.2.3 因屋架、檩条产生的危险, 可能导致部分屋盖倒塌,或整个屋盖倒塌但不危及整幢房屋的。 3\7'm]  
3.6.2.4 因搁栅产生的危险, 可能导致整间楼盖倒塌的。 "|F. 'qZrm  
3.6.2.5 因悬挑构件产生的危险,可能导致梁、 板倒塌的。 u/_Gq[Q,u  
3.6.2.6 因筒拱、扁壳、波形筒拱产生的危险, 可能导致部分拱体倒塌但不危及整幢房屋的。 8oa)qaG1  
3.6.2.7 危险点是指单个承重构件,或围护构件, 或房屋设备,处于危险状态的。 ;0;3BH A  
-T2~W!  
4 危房及危险点处理 &aY/eD  
4.1 危房需由鉴定单位提出全面分析、 综合判断的依据,报请市一级的房地产管理部门或其授权单位审定。 Y_$^:LG  
4.2 对危房,应按危险程度、影响范围, 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轻、重、缓、急,安排修建计划。 *4-r`k|@>/  
4.3 对危险点,应结合正常维修,及时排除险情。 +Y^-e.UO  
4.4 对危房和危险点,在查清、确认后, 均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住用安全。 h0T< :X   
2IKxh  
5  房屋危险性鉴定等级划分 +xn&K"]:3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腐朽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A(q~{  
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FTbT9   
C级:部分承重结构承载力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 8rGl&  
D级:承重结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温馨提示:欢迎交流讨论,请勿纯表情、纯引用!
 
上一个 下一个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3799号 浙ICP备14021682号-1

      工业和信息化部备案管理系统网站